其他
起底“N号房”背后平台:Telegram有罪吗?
尽管新冠疫情让全世界都沉溺于阴霾之中,但如果让我说2020年感受到最大的恶,还是要属“N号房”事件。毕竟天灾可抗,人祸寒心。
“N号房”案件,是指通过社交平台Telegram建立多个秘密聊天房间,将被威胁的女性(包括未成年人)作为性奴役的对象,并在房间内共享非法拍摄的性视频和照片的案件。由于房间以1号房、2号房等命名,所以被统称为N号房。
截至2020年3月22日,韩国警方所掌握线索的被害女性多达74人,其中16人为未成年人,最小年龄受害者为年仅11岁的某小学生。而曾经加入过房间共享非法传播物的用户则多达26万人。
好在,3月23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已经下令将“N号房”事件定性为重大犯罪事件,要求彻查到底。
这场“规模宏大”的恶性事件并不新鲜,印度黑公交案主犯刚被判处死刑、2月又曝出大批男子闯女校猥亵学生的行径,我国的PUA也总“生生不息”……关于这类事情的恶劣程度、其中所折射出的冰山一角已有很多人讨论过,今天六六想谈的是事件中的平台方:Telegram。
“N号房”背后的秘密平台
Telegram于2013年由俄罗斯的杜洛夫兄弟创办,同年8月和10月分别登陆iOS和安卓。2016年月活跃用户突破1亿大关,到2018年3月就达到2亿,用户规模庞大。
平台具有保密性高、阅后即焚等功能(此前曝出负面新闻的soul和早前的微博都有阅后即焚这个功能),支持秘密聊天,定时销毁、账号删除等功能,同时支持公共频道和公共群组,成员最高上限可达20万人,这也是N号房罪恶的场所。
《财新周刊》在2019年1月7日发表的封面报道《变色的“淡蓝”》中就谈论过Blued这款交友软件在男同性恋社区化方面扮演的角色。技术到底是助长了恶的传播,还是作为一个无辜的承载角色而存在呢?技术的发展引发人们对技术本质及其后果的思考和争论,对技术是否中性也有着大量的争论。美国学者伊曼努尔·梅赛尼在1970年出版的《技术与社会》一书中,对有关技术(包括当时已经出现的计算机技术和相当发达的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技术在内)的社会评价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总结了近现代出现的三种不同技术观:技术“善”论、技术“恶”论、技术“中性”论。
【考点来袭,请注意!】
北大MJC334论述题:有人说技术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你是否同意?同意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新传具体事件谈谈看法。
中大2018年440必答题:新媒体环境下,有人认为新媒体技术加剧了社会共识的分化,如算法推荐技术和去中心化;也有人认为,媒介赋权使得不同群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同群体之间的协商促进了社会共识的形成。对此你有何看法,并说明理由。
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当代,对技术的讨论会更加丰富哦,是个热门考点~也能泛化出很多同类考题~
技术性善,恶自人心
技术“善”论的核心观点是,技术是一切进步的原动力,技术能够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能够保证把人类带向一个理想的社会;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是决定社会形态和人的命运的根本因素。
这一派的主要代表是欧洲思想史上的合理主义和功利主义,如强调“知识就是力量”的培根、圣西门等人和19世纪的社会哲学以及美国人的实用主义信念。
技术向善,英文Technology for social good或Technology for good。2019年5月6日,马化腾在福州“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首次公开发表演讲,希望“科技向善”成为未来腾讯愿景与使命的一部分。“我们希望‘科技向善’成为未来腾讯愿景与使命的一部分,希望我们和业界一起来思考与探索,构建数字时代正确的价值理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共建一个健康包容、可信赖、可持续的智慧社会。”
回归到Telegram平台上。如果要谈Telegram的技术之善,那么它在对用户聊天隐私的保护上做到了所谓极致。Telegram有两种聊天方式:云聊天和秘密聊天。
云聊天里所有的消息、照片、视频和文档都会被存储在服务器上,用户可以随时从任何设备访问数据,而无需依赖第三方备份。所有数据都被高度加密存储,密钥被分开存储在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其他几个数据中心。【这里可以链接到区块链考点哦】
秘密聊天则是端对端加密,除非直接访问用户的设备,否则不可能获得发送的内容。当用户通过秘密聊天发送照片、视频或文件,在上传之前,每个项目都用一个单独的密钥加密,然后,这个密钥和文件的位置会被再次加密,再发送给接收人。与此同时,秘密聊天中的消息还可以定时自毁,一旦到时间,双方聊天设备中的消息都会被删去。
Telegram5.5版本开始,一对一聊天中任意一方还可以同时删除双方设备上的所有消息,包括对方应用程序上的聊天记录。如果有用户删除账号也会同时删除云端存储的所有内容。【可以链接到被遗忘权考点哦】
Telegram通过技术手段保持了加密技术本身的稳固性、以及对隐私政策的坚持。从这一点而言,我们可以称为它是“善”的,它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绝对隐私的空间,不必担心自己的聊天内容会被窃取,可以随时彻底清除自己在平台上的聊天内容和全部信息,这相对于很多APP不能注销账号的设定而言“人性化”的多。毕竟,我们总是在担忧有记忆的互联网会帮助我们留存很多不愿回忆的黑历史。
技术剥夺,万恶之源
技术“恶”论是一种从本质上否定技术的观点,认为技术是万恶之源,技术夺走人的职业和饭碗、隐私、政治民主权利,导致官僚制国家;技术助长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将人类和地球引向毁灭。
这一派的主要代表是18世纪持“回归自然”世界观的法国学者卢梭和对技术资本的剥削性进行分析批判的社会主义思想家。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如果缺乏隐私保护,用户信息会在平台上“裸奔”,而像Telegram这样极端加密的措施下,在平台上“裸奔”的可能是用户自己。因为该平台筑起的城墙,已经到了足以让用户为所欲为的地步,“N号房”事件,以一种最丑陋的方式印证了这一点。在这个号称追求自由的平台里,一群人的快乐却建立在另一群人的痛苦之上,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着却被明目张胆地忽视着的“恶”,注定会让作恶者连同Telegram这款应用一起遭遇主流舆论的围剿。
除了淫秽色情,平台上也充斥着恐怖主义、种族主义、仇恨言论等相关内容。平台创始人Pavel认为相比恐怖主义,隐私权更为重要。隐私保护在Telegram上极致的体现是,平台连收到确认是恐怖分子嫌疑人的法院命令时,都未向相关部门披露过IP地址和电话号码。
创始人极度强调隐私保护,且精通怎样煽动人心。然而,对内,平台无特殊审核机制;对外,设置难以追踪的壁垒,这样一个信息传播生态,是Pavel口中合法用户的乌托邦,也是犯罪新闻里极端分子的天堂。
“N号房”事件曝光后,人们对于平台的不作为乃至纵容也多有探讨,平台的沉默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每个人心中也自有评判。极端的自由,其实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在放纵犯罪吧。
技术中性,“不偏不倚”
技术“中性”论认为技术本身无所谓善恶,它无非是中性的工具和手段;技术为人类的选择和行动提供新的可能性,但也使得对这些新的可能性的控制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技术产生什么影响、服务于什么目的,不是技术本身所固有的,而取决于人用技术来做什么。
梅赛尼本人就是技术“中性”论的代表,他的主要观点是:
(1)技术本身是工具和手段,不承载特殊的伦理和道义问题;
(2)使技术成为“善”和“恶”的,是创造和使用技术的人;
(3)技术可能带来社会问题,但技术也在解决社会问题,而人类拥有管理和控制技术的能力。
莱文森同样是技术“中性”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应当将技术本身和技术的应用区分开。任何技术都不是天然固有存在的,而是生活于特定社会中的人所赋予的,无目的的社会实践根本不存在。莱文森的这一观点是不合理的,因为任何技术都不是天然固有存在的,而是生活于特定社会中的人所赋予的,无目的的社会实践根本不存在。
正如马尔库塞对技术中性论的批判:不能把技术本身同他的用处孤立开来;技术的社会是一个统治体系,它已在技术的概念和构造中起作用。
如此推论,梅赛尼观点的第一点也是不适用的。我们要承认技术是人的创造,技术具有社会属性,但是负荷价值观念的“技术本身”相对于技术的应用目的来说是中立的,也就是说它没有明确的价值倾向性和目标指向性。【可以关联算法和算法偏好的考点哦】
Telegram平台很少干涉用户内容,它在隐私政策里强调:“所有的聊天和群聊在用户的参与者之间都是私人的,我们不处理任何与他们有关的请求。”客观的来说,Telegram也没有产生教唆作恶的举动,只是让人轻易地钻了隐私保护的漏洞,产生了“技术的贪欲”,而作为平台方,Telegram没有发挥技术者克制的美德,选择了视而不见。
—————(没有情感的分割线)—————
如果这是一道评论题,那么以上角度都是你的评论视角,可以依据具体的内容展开论述;
如果这是一道关于技术中性与否的论述题,你可以选择是,也可以说是否,从技术哲学和唯物史观的角度来作答,技术无所谓好坏,适合生产力发展即可;技术好坏至关重要,因为它背后折射出来的伦理和更大的问题。
算法和人工智能出现后,技术中性论的讨论尤其热烈,事实上,我们很难及时察觉很多技术的副作用,就譬如很难清楚地知道长期使用微信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手机依赖症在当代人种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可以链接媒介依存症考点哦】。而相对于群体,技术的副作用就更为复杂,因为一个群体中的行为并不是简单个人行为的叠加,一种技术对群体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技术在群体中产生的作用,最终会更接近技术本身意向结构。
技术批判理论主张,即使技术是由自身的意向结构的,但这对于我们的指导是更谨慎,更批判的去处理它,而不是直接对其做出价值判断来肯定或否定它。毕竟,人们对于技术运用的期待是一体两面的,这也是大数据使用多次引发公众信任危机的原因。
如果考场上遇到类似的考题,让你去谈论技术中性/技术善恶时,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究竟是什么,再做出条例清晰地论述,并注意结合现实案例以佐证。
(注意:本篇中提到的其他考点也都是重要考点哦,请课后预习!)
参考资料:
【1】胡泳《“科技向善”:腾讯的三重冒险 ——一论科技向善》
【2】从快播案看技术中性论的地位
【3】人民日报《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要避免“技术的贪欲”》
【4】全媒派《“N号房”背后的秘密平台,早就打响了全球游击战》
【5】王凤栖《印刷文化的捍卫者与电子媒介的研究先锋:波兹曼与莱文森技术观比较》
【6】吴致远《有关技术中性论的三个问题》
【7】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如有任何问题,可咨询财新小助手哦
往期精彩推送↓
择校及课程:21级择校指南05丨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信息21级择校指南04丨中山大学新闻传播专硕考研信息21级择校指南03丨西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专硕考研信息
21级择校指南02丨上海财经大学新闻学硕士考研信息21级择校指南01|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传播专硕考研信息爱传播财新考研课程第五弹:全年小班计划【西财】
爱传播考研课程第四弹:全年小班计划【中大】
爱传播财新考研课程第三弹:全年小班计划【上财】
爱传播财新课程考研第二弹:全年小班计划【央财】
爱传播财新考研课程第一弹:VIP一对一
最新真题:新鲜出炉!四所财经新闻考研名校2020年真题合辑喜报丨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内附2019年真题)
喜报丨上海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硕(内附2019年真题)
喜报丨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内附部分真题)喜报丨西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内附2019年真题)
初试经验贴:中央财经大学2019新闻与传播专硕初试经验分享
西财新闻传播 | 5个月圆梦西财,初试前五学姐如何高效复习
中大财经新闻 | 4个月复习,初试411,其实我只是做对了这几点…中大财经新闻 | 跨考初试409,“我很享受备考过程...”
上财财经新闻|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上海财经大学考研经验帖|三跨一战上岸 再坚持下人生就有更多可能央财传媒经济学经验帖|普本三跨生一战391上岸秘籍央财新传经验帖|二本生三个月如何逆袭中央财经大学?
复试经验贴:上财新闻学学硕复试如何准备?一对一辅导开始啦!
西财新闻传播专硕复试如何准备?一对一辅导开始啦!中山大学新闻传播专硕复试如何准备?一对一辅导开始啦!
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传播专硕复试如何准备?一对一辅导开始啦!
财新热点:别光玩“抄作业”的梗了,各国抗疫经济战至少有100分的考点!落地了!财新考研界宠儿科创板终于挥手“草莽江湖”时代美股4连断!巴菲特都不敢编的故事,这题不考算我输!“央行降准”能考啥?考点都在这里!考点!“疫情下的供应链格局”,这题你会吗?再融资新规正式落地了!给上市公司增发股票松松绑~初、复试必看|新《证券法》今日落地,所有考点,一文解决!出题老师钟爱的考点之一?不得不看的“深圳先行示范区”!又是一道必考题!一文看懂“英国脱欧”利与弊“新冠”疫情—复试必备的30分考题—你掌握了吗?
其他内容:如何用SWOT分析“二战之路”?公益带读06|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网络传播概论》
公益带读05|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网络传播概论》
公益带读04|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网络传播概论》
公益带读03|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传播学教程》
公益带读02|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传播学教程》公益带读01|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传播学教程》金融小白必修课之“那些不可错过的好电影”
码住!专业课120+必看的专业基础书单复试敲门砖,新传十大期刊你都看过了吗?